传统三防漆常见缺陷(一)


针孔缺陷作为三防漆涂层中最隐蔽的缺陷类型,其形成本质上是漆膜固化过程中气体逸出与表面张力博弈的产物,尽管针孔缺陷个体微小,但却为水汽、离子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提供了入侵的通道,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却足以让整个电子系统陷入危机。影响着电子制造工艺的质量控制与产品性能。

一、针孔缺陷的形成

1、溶剂挥发残留:传统三防漆多采用溶剂型配方,在涂覆后,溶剂需不断挥发以实现漆膜固化。若溶剂挥发不充分,残留的溶剂分子在固化阶段受热汽化,形成气体。

2、环境湿气混入:在高湿度环境下进行涂覆作业,空气中的水汽极易混入湿漆膜中。这些水汽在固化过程中凝结成小气泡,若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导致针孔出现。

3、搅拌引入空气:在三防漆调配过程中,若搅拌速度过快或方式不当,会将大量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混入漆液。这些气泡若未经过充分静置消泡,将在后续固化时成为针孔的源头。

4、气体膨胀与压力形成:随着固化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会逐渐升高,被困在膜层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一定空间内,气体温度升高会导致压力增大。当内部气体压力超过漆膜表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在表面张力最薄弱处突破,形成针孔。

二、工艺流程中的针孔诱因

1、涂覆环节

(1)喷涂工艺问题

a.雾化不均:喷涂设备的喷嘴参数设置不当,如喷嘴口径过大或过小、喷涂压力不稳定等,会导致漆液雾化不均匀。雾化后的漆滴大小不一,较大的漆滴在电路板表面堆积,内部容易包裹空气,固化后形成针孔。

b.喷涂角度与距离:喷涂时,喷枪与电路板的角度和距离控制不佳,也会影响涂层质量。若喷枪距离电路板过近,漆液冲击力过大,会将空气压入涂层;距离过远,则漆雾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过长,溶剂过度挥发,导致漆液粘度增加,雾化效果变差,同样容易产生气泡。

(2)浸涂工艺问题

a.多余漆液滴落:电路板浸涂完成后,从漆液中取出时,多余的三防漆会自然滴落。若滴落速度过慢,漆液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细长的液柱,液柱断裂时容易裹挟空气进入涂层。此外,电路板的取出速度和角度也会影响漆液滴落情况,若取出速度过快或角度不当,都可能导致空气混入。

b.元件缝隙积气:对于元件密集的电路板,浸涂时漆液难以充分填充元件之间的缝隙,空气容易在此积聚。尤其是一些具有深腔结构的元件,空气被困在缝隙内无法排出,固化后就会形成针孔。

2、固化环节

(1)常温固化的等待:在常温自然固化过程中,虽然没有高温引起的快速气体膨胀,但由于固化时间过长,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时间也相应延长。在固化过程中环境湿度发生变化,水汽可能持续渗入漆膜;灰尘等杂质也更容易附着在未完全固化的漆膜表面,影响表面张力均匀性,增加针孔形成的概率。

(2)烘烤固化的挑战:采用烘烤加速固化时,若温度设置过高或升温速度过快,会使漆膜表面迅速固化形成硬壳,而内部的气体还未来得及排出,就会被封闭在膜层内。当内部气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冲破表面硬壳,形成针孔。此外,烘烤设备的温度均匀性也至关重要,若存在温度差异,局部温度过高的区域更容易出现针孔缺陷。

3、环境因素

(1)湿度影响:高湿度环境是针孔缺陷的重要诱因。除了水汽直接混入漆液外,湿度还会影响三防漆中溶剂的挥发速度。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溶剂挥发受阻,漆膜干燥时间延长,这不仅增加了气体残留的可能性,还使得漆膜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引发针孔。

(2)灰尘与杂质:灰尘较多的生产环境中,未固化的三防漆涂层表面具有粘性,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纤维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会改变漆膜表面的张力分布,形成应力集中点,成为气体突破的薄弱环节,进而导致针孔产生。

三、总结

传统三防漆的针孔缺陷看似微小,但随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电子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构成严重威胁。在追求高效生产与产品创新的道路上,必须对三防漆涂覆工艺的每一个细节严加把控,才能有效规避针孔缺陷带来的风险,确保电子产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稳定运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传统胶黏剂的类型

传统胶黏剂的类型 胶黏剂作为连接与固定的关键材料,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古老的技艺传承到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胶黏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其性能与种类也日益丰富。传统胶黏剂,作为胶黏剂家族中的重要分支,凭借着独特的来源、多样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见证了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不断演进。


探讨传统三防漆到UV三防漆转变的必要性

在电子设备制造领域,三防漆的应用至关重要,它能为电子线路板提供防护,使其抵御恶劣环境的侵蚀,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UV三防漆正逐步取代传统三防漆,成为电子防护领域的新宠。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是电子产业在技术迭代与价值重构双重驱动下的必然选择。


传统三防漆技术的革新之路

电子制造与精密设备防护领域,三防漆作为保障产品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关键材料,长期以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传统三防漆技术逐渐暴露出诸多短板,施工工艺的局限性、性能表现的不足、环保问题的凸显以及功能单一性,都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突破的瓶颈。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三防漆技术在这些关键领域的革新之路,揭示其如何突破传统束缚,迈向更加高效、环保与智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