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作用型流平剂有哪些


流平剂,又称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并改善表面性质的化学物质。它们通常由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组成,可以吸附在液体表面形成一个分子层,从而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流平剂是一种在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添加剂,它能够使这些物质在表面形成均匀的薄膜,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和平滑度。

化学作用型流平剂主要通过化学作用来改善涂料的流平性,它们能够与涂料中的树脂、溶剂或其他添加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合,从而改变涂料的粘度、表面张力、干燥速度等性能,进而达到改善流平性的目的。以下是对化学作用型流平剂的详细介绍。

一、作用机制

化学作用型流平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与涂料中其他组分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包括交联、聚合、酯化等,从而改变涂料的性能。这些化学反应能够调整涂料的粘度,使其更易于流动和铺展;同时,它们还能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提高涂料对底材的润湿能力,进一步促进涂料的均匀分布和流平。

二、主要类型

1、有机硅类流平剂

在化学作用型流平剂中,有机硅类化合物可能通过其特殊的硅氧烷结构,与涂料中的其他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合。有机硅类流平剂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涂料中,形成一层润滑层。这层润滑层降低了涂料表面的张力,使得涂料在涂布过程中更容易流动和铺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流平效果。此外,化学键合还有助于减少涂料中的气泡和针孔等缺陷,提高涂层的致密性和光滑度。从而改善涂料的流平性和其他性能。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有机硅类化合物都作为化学作用型流平剂使用,有些也可能作为表面张力调节型流平剂。

2、丙烯酸类流平剂

丙烯酸类化合物作为化学作用型流平剂时,通常含有能够与涂料中树脂或其他组分反应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这些官能团能够与涂料中的树脂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或提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改善涂料的流平性和机械性能。丙烯酸类流平剂包括纯丙烯酸流平剂和改性丙烯酸流平剂。

纯丙烯酸流平剂:需要轻微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即可平衡漆膜表面张力差异,使用简单,对涂料体系影响较小。但存在雾影和降低表面硬度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纯丙烯酸流平剂在降低表面张力的同时,可能会影响到涂料的固化过程和漆膜的最终性能。

改性丙烯酸流平剂:如氟改性丙烯酸流平剂和磷酸酯改性丙烯酸流平剂,通过引入特定的改性基团(如氟元素、磷酸酯基等),在保持丙烯酸良好附着性和机械性能的同时,显著增强涂料的表面活性,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在具有流平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底材润湿性。

3、氟碳化合物类流平剂

氟碳化合物类流平剂通常具有极低的表面能,能够显著改善涂料的润湿性和流平性。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能通过化学反应与涂料中的其他组分结合,但更常见的是作为表面张力调节型流平剂使用。氟碳化合物类流平剂性能高效,但价格昂贵,一般在丙烯酸流平剂和有机硅流平剂难以发挥作用的时候使用。然而,这类流平剂也存在稳定泡沫、影响层间附着力的倾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作用型流平剂通过其独特的化学反应机制,在涂料工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有机硅类流平剂的润滑层形成,到丙烯酸类流平剂的官能团反应,再到氟碳化合物类流平剂的极低表面能特性,这些不同类型的流平剂各具特色,共同为涂料性能的提升贡献着力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到流平剂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雾影、降低表面硬度、稳定泡沫以及影响层间附着力等。因此,在选用流平剂时,需根据涂料的特定要求和工艺条件进行慎重选择,以实现最佳的流平效果和综合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物理作用型流平剂有哪些

在涂料工业中,流平性是衡量涂料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涂层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进而影响最终产品的美观度和耐用性。为了改善涂料的流平性,业界开发了一系列流平剂。其中,物理作用型流平剂因其独特的物理作用机制和广泛的应用范围而备受关注。这类流平剂通过调整涂料的粘度、流平时间或表面性质,而非与涂料体系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改善流平性的目的。


各种不同固化方式的树脂(二)

树脂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备受瞩目。树脂固化技术作为树脂材料应用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拓宽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上期我们提到了紫外光固化树脂和可见光固化树脂两种主要类型,除此之外,这里将介绍三种不同类型的树脂固化技术——红外光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和水固化树脂。这些固化技术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为树脂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各种不同固化方式的树脂(一)

光固化树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材料固化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和独特的优势。其中,紫外光固化树脂和可见光固化树脂作为两种主要类型,各自具有独特的固化机制、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