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手机
18142863185
关注我们
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 Top
传统PCB油墨的起源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3-06 10:19
一、传统PCB油墨的起源
传统PCB油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当时随着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对电路板的需求急剧增加。早期的电路板制造主要依赖于重铬酸盐为感光剂的胶体掩膜,但这些掩膜存在操作繁琐、价格高昂、易起火不安全等问题。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掩膜材料和技术。
1、虫胶感光掩膜
虫胶感光掩膜是最早的一种掩膜技术,它最初是从前苏联引进的。这种掩膜使用乙醇作为显影剂,但由于操作工艺复杂、价格高昂且安全性差,很快就被淘汰了。
2、骨胶感光掩膜
骨胶感光掩膜是从印刷制版和标牌、面板的制造工艺中移植过来的。这项技术相对经济实用,但存在不耐贮存的问题。由于需要高温固膜,而当时的基材不耐高温,因此技术人员开发出了物理固膜和化学固膜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高温固膜的问题。然而,骨胶掩膜在温度稍高时仍不易保存,且加入防腐剂后会影响曝光性能,因此后来逐渐被聚乙烯醇胶体掩膜所取代。
3、聚乙烯醇感光掩膜
聚乙烯醇感光掩膜克服了虫胶和骨胶掩膜的缺点,具有操作简便、贮存期长的优点。配制好的胶液最长可用四十天,因此这种感光胶的使用生命力很强。直到干膜抗蚀剂的出现,聚乙烯醇感光掩膜才慢慢被淘汰。
二、传统PCB油墨的发展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电路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掩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油墨技术和材料。
1、自制抗蚀油墨的问世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电视机、录音机、半导体、收音机等电子产品产量的飞快增加,用感光胶制造图形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急需。此时,行业内专家们自己动手研制出了自干型和烘干型的抗蚀油墨,解决了当时的重大技术难题。这些自制抗蚀油墨虽然配方各异,但都存在细度不够、一致性差的问题,影响了线条的光滑程度和精度。
2、抗蚀油墨的商品化
当油墨商们看到这一商机后,根据使用工艺很快就制出了烘干型和自干型的抗蚀油墨。随着需求量的增加,油墨商们又推出了碱溶性的抗蚀油墨,在环保上又迈进了一步。这些商品化的抗蚀油墨大大方便了用户,提高了生产效率。
3、UV固化抗蚀油墨的引进与发展
随着电视机生产线的引进和配套的单面板生产线的不断引进,同时也引进了单面板印制图形的UV固化油墨。这种油墨固体含量无溶剂挥发,是电路板图形加工中的首要选择。最初,国外的UV品牌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价格不菲。但不久之后,国产的民族品牌问世,结束了进口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价格下降使不少中小型企业受益。与此同时,和UV固化油墨配套的UV固化设备也相继面市,进一步推动了UV固化抗蚀油墨的应用和发展。
4、阻焊油墨与字符油墨的发展
阻焊油墨用于永久地留在印制板表面,保护线路并起绝缘作用。我国的印制板阻焊油墨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从进口转入国产。同时,也出现了热固型字符油墨。后来,由于电视机和录音机、录相机的印制板的耐热条件所限,UV固化阻焊油墨也相继面世。这些油墨不仅提高了电路板的耐热性和绝缘性,还丰富了电路板的外观和性能。
三、总结
传统PCB油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随着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PCB制造技术的革新与提升。这些油墨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电路板的制造效率和质量,也为电子产品的多样化、小型化和高性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在PCB的制造过程中,油墨的选择与应用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同颜色的PCB油墨不仅赋予了电路板丰富多彩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们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功能与特性,满足着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在电子制造业中,PCB(印制电路板)作为电子设备的基础组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在PCB的制造过程中,油墨的选择和应用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细心的人们可能会发现,PCB上的油墨颜色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绿色、黑色、白色、蓝色等。那么,PCB油墨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呢?
PCB油墨种类繁多,每种油墨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从保护铜箔线路到形成绝缘层,再到印刷字符和标记,它们共同构成了电路板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PCB油墨的三大类型——线路蚀刻油墨、防焊油墨和文字油墨,解析它们的特性、应用及在电路板制造中的重要作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