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UV印刷中纸张会收缩变化


UV印刷工艺是一种利用紫外光快速干燥并固化油墨的创新印刷工艺,具体来说,就是当含有光敏剂的油墨在UV光源的照射下,光敏剂会被激发,进而引发油墨中树脂和单体的聚合反应,迅速形成致密的、高硬度的薄膜,使得油墨能够迅速干燥并牢固地附着在承印物表面。在UV印刷过程中,纸张可能会产生收缩变化的现象,不仅可能扭曲图文精度,降低印刷品的整体美观度,还可能对后续的模切、压痕、烫金等工序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操作难度并降低成品合格率。

一、纸张的物理特性

1、纸张纤维特性:纸张由纤维构成,随着纸页在造纸机上逐渐干燥,纤维间的水分逐渐蒸发,导致纤维间的空隙逐渐减小,而在高温环境下纸张纤维极易发生缩变。UV印刷过程中,纸张需要经受高温烘烤,导致纸张纤维在高温下收缩,从而使纸张在尺寸上发生变化,影响到了印刷品的精度和最终尺寸。

2、纸张吸湿与放湿:纸张具有吸湿和放湿的特性,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在UV印刷过程中,纸张可能因吸收或失去水分而发生尺寸变化。特别在UV印刷的加热干燥阶段,纸张表面及内部的水分迅速蒸发,加剧了纸张的收缩现象。

二、UV印刷工艺的影响

UV印刷技术使用的紫外线强光干燥方式,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通过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使印刷品在短时间内达到干燥效果。然而,正因为是这种高强度的紫外线快速固化,在加速了油墨固化的同时,也加速了纸张中水分的蒸发,从而加剧了纸张的收缩现象。这种收缩可能导致印刷品尺寸不稳定、变形或产生裂纹,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三、UV油墨的特性

1、内应力:UV油墨在固化过程中,内部成分经交联聚合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这种内应力会进一步影响纸张的尺寸稳定性,加剧纸张的收缩变化。特别是在油墨层较厚或固化不均匀的情况下,内应力对纸张的影响更为明显。

2、油墨渗透性:UV油墨对纸张的渗透性相对较弱,这减少了油墨在纸张内部的扩散和结合。但是这也可能导致油墨层与纸张表面的结合力不够强,使得纸张在干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收缩。

四、环境因素的影响

1、温湿度差异:纸张作为一种吸湿性材料,其尺寸和性能极易受到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纸张的原产地与印刷厂之间往往存在显著的温湿度差异。例如,从干燥地区运往潮湿地区的纸张,在到达印刷厂后,如果未经适当的温湿度调节就直接投入生产,纸张会迅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尺寸膨胀。相反,从潮湿地区运往干燥地区的纸张则可能因失水而收缩。

2、存储条件:纸张在仓库中的存储条件对其后续的印刷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纸张在仓库中存放时间过长或存储条件不当时,比如湿度过大,纸张会吸收并保留较多的水分,导致其纤维结构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如果纸张被取出后立即投入印刷生产,并且印刷车间的温湿度与仓库存在显著差异,纸张就会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发生显著的涨缩现象。

五、具体表现与影响

1、方向性变化:纸张的伸缩变形在纵向和横向上不一致,通常横向的伸缩率比纵向的要大。纸张主要由植物纤维制成,这些纤维在造纸过程中会沿着一定的方向排列。通常,纤维在纵向上的排列更为紧密和有序,而在横向上则相对松散。这种纤维排列的差异导致了纸张在两个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伸缩性。这种方向性变化在UV印刷过程中尤为明显。

2、套印精度下降:在印刷过程中,纸张的尺寸稳定性是确保套印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纸张受到环境湿度、温度或其他物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收缩时,其尺寸会发生变化,导致原本设计好的套印位置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在高精度套印的印刷品中尤为明显,如香烟包装、药品包装盒、化妆品瓶身标签等,因为这些产品对印刷质量的要求极高,套印如有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影响产品的整体美观度。

综上所述,UV印刷时纸张收缩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纸张的物理特性、UV印刷的工艺特点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这种变化对印刷质量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措施加以控制,保证产品的精度和整体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分享到:

相关新闻


详解环氧树脂合成的一步法和二步法

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通常有酚酞法、芳香胺法、酸催化法、环氧丙烷法、一步法和两步法,其中一步法和两步法是其主要的合成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UV-CIPP管道修复的过程

紫外光固化式原位管道修复技术(UV-CIPP)是一种创新的地下管道修复方法,它通过机械牵引手段,将预先浸满感光性树脂的软管拖入需要修复的管道,利用压缩空气将软管紧密贴合在管道内壁,随后使用紫外光使树脂材料固化,从而在管道内部形成一层坚固且耐用的内衬树脂新管。UV-CIPP技术巧妙地结合了光固化技术与原位固化法(CIPP),实现了在不破坏地面的前提下,对破损或泄漏的管道进行高效、精准的修复。这种非开挖修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修复效率,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


UV-CIPP内衬管道修复施工工艺

CIPP翻转内衬法整体修复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CIPP技术作为一种非开挖修复方法,最初被设计用于对排水管道、给水煤气等管道进行内衬修复。该技术适用于口径100毫米至1500毫米的管道翻新修复,甚至能修复两米以上的巨大管道。旧管材质包括铸铁、钢、混凝土、塑料等,显示了CIPP技术的广泛适用性。从20世纪80年代起,UV-CIPP技术在英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它利用紫外光照射将拉入原有管道内的浸润树脂软管固化形成管道内衬管,比传统施工工艺更加便捷、速度更快、对环境影响更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